催產素 (Oxytocin) 是一種對哺乳類動物身體,尤其在雌性繁殖期間很重要的荷爾蒙。 1906 年英國藥理學家戴爾 (Henry Dale) 發現它有令子宮收縮促進分娩的功能,因而命名 [1] 。這荷爾蒙亦會刺激乳腺,促進分泌乳汁。除了對雌性動物重要外,催產素在男性身體裡亦有一些神秘作用:有很多科學研究探討催產素在各種行為中的影響,包括性高潮、社交、伴侶間的信任度和母嬰間感情聯繫等等。而因為這些研究,催產素有時會被稱為「愛情荷爾蒙」。
過去幾十年來科學界認定催產素能影響身體多種生理和病理功能。除了調節懷孕、子宮收縮和催乳等生理功能外,還影響人的母性、忠誠和社交等行為。1990 年代有一系列引人入「性」的田鼠實驗,找來奉行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 (prairie voles) 來研究,科學家發現牠們與伴侶交配後便會一起築巢長相廝守,雄性草原田鼠會主動照顧後代和避開其他異性,絕對係個好老公。反觀草原田鼠的表親——山地田鼠是只懂一夜情的「花花公鼠」,這兩種鼠鼠的 DNA 有 99%以上相同,卻因為少少的基因差異,影響了牠們的內分泌,產生截然不同的愛情作風。
莫非草原田鼠有了性便有愛?科學家發現雄性草原田鼠交配時,腦部會釋放出催產素和另一個荷爾蒙血管加壓素。如果用藥物阻擋催產素受體,阻止這兩種荷爾蒙發揮作用,草原田鼠就會變得像山地田鼠般花心,又不照顧田鼠 BB 。反過來,如果將催產素注射到草原田鼠身體中,即使牠們不能與本身的伴侶交配,但仍然會很專一,目不斜視。這顯示催產素影響草原田鼠對伴侶的忠誠度,即使沒有性但仍然有愛,始終如一。
又是 CRISPR 來踩場
不過,今年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 [2] ,在沒有催產素受體的情況下,不會干擾草原田鼠的忠誠度或生育能力。三藩市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應用 CRISPR 技術生成失去催產素受體功能的草原田鼠。然後,他們測試這些突變的田鼠是否也會與普通田鼠一樣出現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來確認催產素與其受體的結合是否導致牠們持久伴侶關係背後的因素。
實驗結果顯示,突變草原田鼠表現相同的伴侶忠誠和養育後代的行為,似乎看不到與普通田鼠有明顯差異。此外,與普通雌性田鼠相比,沒有催產素受體的雌性也能夠生育和產奶,雖然奶量稍為小一些。
愛不僅僅是一種荷爾蒙
那即是他們把前人幾十年的理論全都推翻嗎?其實又不可以這樣說。現時的結果表明,草原田鼠的恩愛夫妻關係和子女養育行為並不完全單由催產素受體來決定。或許,還有更多的愛情荷爾蒙尚待發現。亦即是說,催產素並非我們之前以為的「終極」愛情荷爾蒙,即使它在哺乳動物親密關係中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既然持續一段穩定的愛情是如此重要,那麼它又豈會受限於單一種化學分子?
突變田鼠身體即使有某種缺陷,但是也找到辦法忠心地去愛牠們的伴侶。
那麼容易解釋的就不叫愛情啦。
資料來源 :
Комментарии